因為童話故事中如夢境般隨時能千變萬化的故事情節,
正符合這年齡的孩子所擁有的「想像力」。
他們不受物質形體的限制,擺盪在現實和想像之間。

文/小陽光琦琦老師 照片提供/新竹小陽光華德福幼兒園



曾經有人問愛因斯坦「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聰明?」愛因斯坦回答「跟他們說童話故事。」那人又接著問「那還可以怎麼做讓他們更聰明呢?」愛因斯坦回答「跟他們說更多更多的童話故事。」

為什麼童話故事那麼適合學齡前的孩子呢?因為童話故事中如夢境般隨時能千變萬化的故事情節,正符合這年齡的孩子所擁有的「想像力」。他們不受物質形體的限制,擺盪在現實和想像之間,一塊木頭可以是一艘小船、一個電話、或是一座山,那穿梭自如如行雲流水般的流動的力量,就是建構孩子這階段的「生命力」。

在童話故事中,有相同的特質,孩子從聽故事中,無形地在自己的內在勾勒出一幅幅的圖像,同時這相同的流動特質也滋養著孩子這階段的想像力。相反的,知識性的東西喚醒孩子如在夢中的特質,知識性的事物把孩子帶到一個結果、一個終結,而非像「想像力」總是創造著無限的可能。成長本身就是一種逐漸「硬化」的過程,我們要保護童年時期所特有的柔軟、流動的生命力,用故事來滋養他們的心靈。

在說故事時可以營造一個氣氛,將窗簾拉上,點上一根蠟燭,彈豎琴或是吹一首笛子,讓孩子內心寧靜下來,和說故事的人一起遨遊在故事裡。在說故事時,語調平穩就像是陳述一件事情,不要過度的加入情感或過度的渲染,遇到不同人物在對話時也不需要轉換聲音好像配音似的,遇到如馬蹄聲或是青蛙走在階梯上所發出的聲音也不需要刻意擬聲,因為這些都是要留給孩子的想像空間,他們在自己的內心會創造出他們可以接受的內在聲音。

有一位媽媽和我分享孩子的一個經驗,她的孩子在突然之間變得很害怕一個人獨處,連離開媽媽幾步的距離也不行。後來孩子告訴她害怕的原因,是因為他心裡一直有個「轟隆」的聲音揮之不去,而這聲音是一個廣播電台所創作的音樂童話故事中一個打雷場景的配樂。一個對我們成人而言普通的聲音,對一個幼小的孩子竟有如此大的衝擊,我和那位媽媽都很感激孩子幫我們上了一課,讓我們更加了解太早接觸電子媒體的缺失以及華德福教育中說故事基本原則的意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garden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