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001.jpg

"美"可以很巧妙的藏在我們的生活裡,
例如:為孩子佈置一個充滿美感的環境,讓孩子可以自由遊戲;
提供各式各樣的素材,讓孩子自由創作;
帶孩子走出戶外,體驗大自然的陽光、四季的變化、生活周遭動植物的生長...

文/小陽光琦琦老師 照片提供/新竹小陽光華德福幼兒園

|本文同步刊載於:新竹小陽光華德福幼兒園部落格

幼托整合的新課綱當中,改變了過去以學科為主的方式,而以兒童發展、培養能力為目標,訂定了六大領域,分別是「認知」、「語文」、「社會」、「情緒」、「美感」和「身體動作」。這六大領域與美國一位心理發展學家加德納(Howard Gardner)於1983年所提出的「多元智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多元智能改變了以往傳統對智能的看法,使得教育界重新思考並珍惜人所擁有各種類型的智能。

多元智能要如何培養呢?我們相信除了少數天才特別擁有某一方面的特殊潛能,大部分的孩子只要在適當的環境、合適的教育與提供足夠的機會,各方面的智能都可以 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並得到良好的平衡。本篇就以新課綱中的「美感」,相對應多元智能當中的「視覺-空間智能」來說明對於學齡前的孩子,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啟 發他們的「美感」及「視覺-空間智能」。

image002.jpg 
孩子們自由遊戲中的戲劇演出,也是一種結合美感、語言、認知等等領域的活動,包括舞台的呈現、觀眾席的設計、角色的象徵等等,都很令人驚訝於他們的對視覺空間的美感。上圖中一個個大夾子代表著一隻隻鱷魚。

國內對美術教育有很大貢獻的蘇振明教授(2000)提到在二十世紀末,全世界的美術教育專家,對新時代的美術教育有新的期待與共識,分別為以下三個重點:

一、讓孩子在自由的情境中動手畫畫、玩玩泥巴、剪剪貼貼、堆堆積木、或是利用各種不同的素材去體驗平面繪畫或是立體空間中的雕塑,這些創作過程都是可以隨心所欲表達自己獨特的想法以及情感。

1.玩玩泥巴

image003.jpg  
讓孩子玩玩泥巴,從無到有的經驗是手和腦並用的結果,沒有捏泥巴的手,就沒有未來雕塑家的手。這群孩子們正蓋著城堡,圍牆上一顆顆圓球是他們的監視器」。

2.捏捏麵糰

image004.jpg image007.jpg  

3.堆堆積木

image009.jpg image011.jpg  
積木的 組合可以有無限多的可能,尤其是仍保有原始形狀、想像空間的木頭,孩子用這些積木創作出自己的遊戲空間,無形中運用到創意、想像與美感。左上圖:女孩用這 些木頭說起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右上圖:男孩們用板凳和木板搭建出高低起伏的高速公路,還拿著小車子開心地在上面行走。

以上生活中的自由創意遊戲、家事參與等等,都是「美感」與「視覺-空間智能」體驗與實踐的一種方式。我們大人可以提供一個具有美感的環境,讓孩子自由放心的玩,他們的小手與創意就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可能,這就是「藝術的起源」不是嗎?

image012.jpg image014.jpg

在藝術活動中,舉例來說,繪畫用的顏料和紙張、甚至是繪畫的工具都可以適當的多樣化(例如蠟磚畫、指印畫、水彩、濕水彩、撕貼畫、水墨畫…等等,在這裏我們 也建議在孩子手部精細運動發展完全之前,多用手部可以整個掌控的蠟磚取代細的色鉛筆);捏塑的材料可以是天然的蜜蠟、黏土、或是麵糰等等;或是提供他們適 當的手工活動,這些都是很好的造型活動。

1.蠟磚畫

image016.jpg
蠟磚很適合這個年齡的孩子們,他是天然的材質,並可以畫點、線、面。

2.濕水彩畫

image018.jpg
溼水彩讓孩子們純粹地感受色彩,讓他們體驗在水的流動下、色彩的渲染、暈染以及流動的力量。

3.撕貼畫

image021.jpg image020.jpg
運用廢紙創作撕貼畫,環保又有創意。

4.指印畫

image025.jpg image024.jpg
手指頭彷彿在紙上跳舞著,孩子們沉浸在手指頭與紙的相遇中,渾然忘我。

5.手工

image027.png image030.jpg
孩子們做的手工羊毛氈貝殼吊飾。

6.蜜蠟

image033.jpg image032.jpg
蜜蠟透過孩子們溫暖的手,變成了一個個小小的藝術品。

二、讓幼兒透過審美活動,增加美感能力。審美活動指的是讓孩子在生活中有對美好的事物進行審美體驗,例如:欣賞教室中的佈置與擺設、帶孩子走出戶外體驗大自然的 陽光、四季的變化、生活周遭動植物的生長、或是帶著孩子走進美術館欣賞古今中外的藝術品。透過以上種種審美活動的經驗,啟發孩子們對造型、形象與空間視覺 語言的感受,使之視而有感、感而能覺。

1.季節桌

image035.jpg  

季節桌是室內的一個角落,我們將對自然變化的感受,帶進室內,它可以是用一些孩子在戶外收集到的小果實、樹枝、小花等等佈置而成的一個意象,或者是對您有意 義的東西。隨著季節的更替而做變化,讓孩子對四季能夠視而有感、感而能覺。若是您曾經去過日本,您也許會發現日本的文化也保有這個美的傳統喔!

2.柔軟、自然、溫暖的玩具

image036.jpg  

玩具是孩子們生活中最直接也最常接觸的物品。選擇柔軟、自然、溫暖的玩具,儘量捨棄塑膠製的玩具,他們的美感經驗自然而然從中而得。

3.與大自然的相遇

image037.jpg  

大自然當中,每一樣生命都是造物主的傑作,只要走出戶外,不難發現處處充滿著美好的事物,這是生活中讓孩子擁有審美經驗最自然也是最好的方式。

image038.jpg

這裏的孩子們對馬兒都有種很親近的感覺,也許因為常常去看牠們、去餵牠們吃草吧!當孩子們親身經歷、用眼去看、用心感受,這些生命旅程中的經驗,就會成為他們美感創作的一種靈感泉源。審美經驗的本意應該就在此~人要先有〝覺〞、才能有〝感〞、才會〝創作〞。

image039.jpg   

孩子們張著大布,滿心期待著老師從楊桃樹上打下楊桃。

蘇振明教授在書中提到~小小達文西應該是個喜歡繪話的孩子吧!但相信他也同時是個很喜歡觀察、發現與倘佯在大自然的孩子!他的繪畫就是他的旅遊日記、觀察與夢想的記錄!我們期盼孩子們能在自然的懷抱中,自由自在的嬉戲,再將這些美好的經驗轉換成生命創作的泉源與力量。

三、期待幼兒將造型的創作和審美經驗與生活結合,使美術教育和孩子的食、衣、住、行、育、樂,產生緊密連結的文化效應。

新時代的美術統合課程,應該是一個能將幼兒的創作活動、審美活動與生活體驗統合在一起,而不是每次的美術活動只是剪一剪、貼一貼就結束了。我想這一個目標, 可以從孩子們小的時候開始做起,並一直延伸到未來的教育。真正的藝術應該是與環境、生活緊密相連,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創作或是體驗的感受。這是一種很好 的方式,但是,也不要矯枉過正~變成每次在孩子繪畫時問他在畫什麼?因為愈小的孩子,他們的繪畫往往只是一種本能的喜好,不適當的問題反而會干擾他們創作 的意志。我們採用的方式,通常是老師先做模範分享自己的創作,如果孩子願意分享,給他們一個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只要簡單的感謝他們的分 享就可以了。

image040.jpg  
小平說起一隻翅膀受傷小鳥的故事,故事中的小鳥沒有了一隻翅膀,旁邊的小鳥在笑他,沒有人要跟她玩,商店裏老闆說~這有甚麼好笑的,不可以取笑別人...。從小平的分享當中,透露了她的同理心。

【參考書目】

蘇振明(2000)。啟發孩子的美術潛能。台北:光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garden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