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與五毒的故事
李野 吳蓓
原文刊載於:吳蓓的空間
很久以前,傳說天上住著玉皇大帝。每年春天,雷公公打第一聲雷的時候,玉皇大帝就准許那些小蟲子到人間來了。所以每年到這一天,小螞蟻啦,小蜜蜂啦,這些小蟲子就飛的飛,爬的爬,開始忙碌起來了。
可是有一些蟲子還不肯下來。它們覺得天氣還有點冷,要等到再暖和一些才行。這些蟲子裡有蛇、有蜘蛛、有長著很多腳的蜈蚣,有帶著鉤子的大蠍子,還有身上疙疙瘩瘩的癩蛤蟆。它們五個等啊等啊,一直等到五月初五天氣完全完全暖和了,才下到人間來了。
它們一起來到了一個叫楚國的地方。奇怪的是,它們一來,楚國的孩子們就開始生病了。有的人拉肚子,有的人發燒,還有的人吃了飯又都吐了出來。病倒在床上,沒有力氣。原來,這五個蟲子身上都有毒,它們一來,把毒氣都帶到楚國來了。楚國的人非常著急。
這時,有一個叫屈原的叔叔決定去找草藥給大家治病。他背著竹筐,沿著汨羅江邊一直走。走著走著,聽到了山林裡有人在唱歌:
“若有人兮山之阿,
被薜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dì)兮又宜笑,
子慕予兮善窈窕”
屈原不懂是什麼意思,就是覺得歌聲很好聽,象神仙唱的歌。他就尋著歌聲繼續走,不一會看了一個仙女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在邊彈琴,邊唱。仙女看到了屈原,她停下來溫和的說:“孩子,沿著江繼續走吧。你會在江邊找到兩種帶香味的草,它們是艾蒿和菖蒲。采下它們那五個毒蟲就會離開了。再結一些五彩的絲線系在小孩子的手腕、腳腕和脖子上,那些生病的孩子就有救了。”屈原按著仙女的指點,找到了這兩種帶香味的草,采了滿滿一竹筐,回到了楚國。
他把這些草分給楚國的每家每戶,教他們把草插在門上,那五個毒蟲一聞到艾蒿和菖蒲的香氣嚇得紛紛逃竄。蛇鑽進了洞穴裡,蜘蛛躲在樹枝上,蜈蚣和蠍子爬到石頭底下,癩蛤蟆跳進了水塘,再也不敢去危害楚國人了。
屈原又教大家結了很多的五彩線,給那些生病的孩子帶上,他們全都好了。後來,屈原又幫助楚國的人做了很多的好事情。由於他出色的才華和高尚的品格,長大後,他當上了楚國的大臣。
有一年的農曆五月五日,屈原被一個狠毒的國王逼得跳進汨羅江了。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難過得哭了,他們擔心屈原在水裡沒有吃的,就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晚上,一位老爺爺夢見屈原面黃肌瘦,上前詢問:“我們每年給你投許多食物,怎麼你還是那麼瘦?”。屈原說:“百姓投往河裡的米飯,都被蛟龍和魚鱉蝦蟹吃掉了。我沒有食物可吃,所以面黃肌瘦。”爺爺問屈原:“怎樣才能不讓蛟龍和魚鱉蝦蟹吃掉米飯呢?”屈原告訴他:“把米包在粽葉裡,做成尖角的粽子,蛟龍和魚鱉蝦蟹見了,以為是菱角,硬硬的,它們就不敢再吃了。”爺爺醒後,就把夢轉告給村裡人,一傳十,十傳百。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夢中屈原說的方法去做,把做好的粽子一個個投入汨羅江水。不久,屈原又托夢給那人,感謝人們送去的粽子。
為了紀念屈原,以後每年的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人們都會早早做準備,到水邊去采艾蒿和菖蒲掛在自家的門上。還給小孩子系上五彩線,保佑他一年都平安健康。端午節那天,大家到河邊投粽子,並且把粽子分給親戚朋友和路人。
至今,端午這天,孩子們還會唱:"端午花紅又紅,摘朵鮮花送金龍;端陽端陽,粽子粽,拿個粽子塞龍洞;龍戴鮮花吃粽子,吃飽粽子回龍洞,不要傷害屈原老公公。"
注:在為端午節尋找故事的時候,我想屈原的歷史故事不適合幼兒聽。可是紀念屈原是端午節的一個重要內容,如何把屈原和五毒結合起來,我發現李野老師創作的以上這個故事,非常合適,感謝李野老師。我加進了後面一部分,以便和粽子聯繫起來。幼稚園可以用偶戲表演這個故事。